陶瓷工藝在哪裡?八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陶瓷器物
常見的陶瓷工藝材料
陶瓷的組成材料種類繁多,包括黏土、高嶺土、石英和長石等,依材料及製程的不同,可以分為傳統陶瓷和精密陶瓷。傳統陶瓷是混雜多種化學物質的黏土製成,如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鈣、氧化鎂、鉀長石、鈉長石、雲母等氧化物,再進行成型和燒製,被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各種食器和裝飾品;而精密陶瓷是20世紀才研發出來,是由化學生成的高純度無機化合物,可以依需求製作不同的產品特性,如高硬度、耐高溫、耐酸鹼、透光性或導電性等,應用範圍廣泛,如航空、電子元件和生物醫學等高科技領域。
以下是常見的陶瓷工藝材料:
高嶺土:白色黏土,主要成分是氧化鋁,是製作瓷器的主要材料。
石英:主成份是氧化矽,是用來增加陶瓷的硬度和耐熱性。
長石:含鈉和鉀元素的礦物,作為助熔劑,能降低陶瓷的燒成溫度並提高其透明度。
陶土:包括紅陶土、黃陶土和白陶土,主要用於製作陶器。
氧化鋁:提高陶瓷的硬度和耐磨性。
氧化鋯:增加陶瓷的強度和韌性。
釉料:通常由矽酸鹽、長石、氧化物等組成,高溫下形成玻璃質,用於陶瓷表面的裝飾和保護。
色料:氧化金屬如氧化鐵、氧化銅等,用於給陶瓷上色。
增塑劑:如膨潤土,用於提高黏土的可塑性。
脫脂劑:如砂子或石粉,能減少陶瓷坯體在燒製過程的收縮和變形。
常見陶瓷工藝技法
陶瓷工藝便是將陶瓷材料加以運用,透過手工的技法製作成兼具功能與美學的器物,常見成型技法包括手捏、泥版貼合、轆轤拉胚*、泥條盤築*、模具壓製和拍壓敲擊等,各有特色。成型後會再進行表面裝飾,常見的裝飾技法有塗裝、描繪、雕刻、模印、貼塑、鑲嵌、絞胎和金彩等,能為作品增添美感。完後表面裝飾後,即可進行燒製,燒製時依窯的種類區分技法為傳統柴窯、瓦斯窯和電子窯前者燒製的成品多呈現古樸、粗曠的風格;後兩者可藉由調整溫度、氧氣量等控制因素,如氧化燒與還原燒,使同一種土料或釉料呈現出不同樣貌,可製作出穩定細緻的作品。這些技法經過創作者的應用,能賦予陶瓷獨特質感和色澤,使每件作品都別具魅力。
生活中常見的陶瓷器物
衛浴用品:如馬桶、洗手盆等。
餐具:如碗、盤子、杯子、茶具等,廣泛應用於日常飲食。
生活器物:如陶瓷肥皂盒、牙刷杯、陶瓷罐、密封罐等。
廚具:如陶瓷刀、陶瓷烤盤、砂鍋等。
建材:地板、牆面、浴室等常見之磁磚。
燈具:如陶瓷燈座、燈罩等,用於照明和裝飾。
擺設:如瓷雕、瓷像、花瓶等,用於室內裝飾。
陶瓷工藝種類繁多,從材料選擇到成型、裝飾到燒製,每個步驟都展現出陶瓷創作的多樣性。陶瓷工藝品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容易取得,因此這些工藝品一旦損壞,常被選擇丟棄,但由於陶瓷無法焚燒處理且無法被大自然分解,加上成分複雜,回收處理上相對較為困難。因此,「愛物惜物」和「修護」這兩個觀念非常重要,能讓我們更加珍惜並充份利用,並延長這些工藝品的使用壽命,以減輕環境負擔。
#陶瓷材料
#陶瓷品種類
#陶瓷
*1.轆轤拉胚:又稱「手拉坏」、「車做」或「車陶」,是傳統陶器最重要的成形技術之一,作法是將一塊黏土先練成土團,放在轆轤的轉盤上,旋轉到一定的速度,以兩手將黏土拉高,製成圓形坏體。
*2.泥條盤築:使用柔韌的黏土,滾動成細長的泥盤繞逐步疊高,用以控制器型成不同的形狀的陶藝技法,可以製作出較高較厚的容器。此方法可見於世界各地的古代文化中,包括非洲、希臘、中國和新墨西哥州的美洲原住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