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藝工藝品材料大揭密1:從硬木到軟木的應用與保養,傳統木藝工藝品常見的木材種類
木工藝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種文化的表達。木材具有天然紋理、雅緻氣味、觸感溫涼適宜,具有結構強度且易於加工、取材容易等特性,使木材成為最常運用於日常用品的材料,並因用途廣泛,逐漸發展出成熟的工藝技術,孕育許多木工藝職人。
為什麼了解木材種類和用途如此重要?
不同的木材種類具有不同的紋理、氣味、硬度與生長特性,因此工藝家會依其不同的特性,運用於生活用品、建築裝飾、家具或藝術創作等不同的工藝製品。木材大致可以分為硬木和軟木,臺灣常見的硬木有檀木、檜木、櫸木、相思木等;軟木則有樟木、楠木、杉木等。而不同的木材製作的工藝品,保養及修護的方法也就不同,所以了解木材種類和特性是很重要的。
常見木材種類及其用途
檜木:
檜木是珍稀樹種之一,臺灣擁有扁柏與紅檜二種,是極珍貴的自然資產。其因硬度高具耐用性,且天然防腐、防蟲的特性被廣泛用於木建築及家具器物,像是寺廟、傳統建築或是家具、檜木浴缸等。木材顏色較淺,從淡黃色到紅棕色,紋理直且均勻,且散發著獨特的濃郁氣味,有助於放鬆身心。
圖:檜木
楠木與樟木:
楠木則因質地堅固耐用, 紋理呈深棕色且粗糙顯著,常用於細緻的雕刻,像是傳統家具和廟宇中的裝飾,是藝術和文化修護中常見的木材。樟木則因其獨特的氣味和防蟲特性,常被用於製作衣櫃和儲藏箱其紊亂的紋理及柔軟的質地,也適用於雕刻和製作小型工藝品。
杉木與相思木:
杉木生長快速、樹幹通直且有明顯的年輪,木材顏色從淡黃色到紅棕色,適用於製造建築的結構支撐,是臺灣傳統建築中重要的樑柱原料,也是常見的經濟樹種。
相思木具備生長快速、材質細緻、密度高、高耐水性和堅硬、強度高的特性,是戶外家具和地板的理想選擇,木材紋理通常直且粗,顏色從淺黃到深棕色,同樣也是常見的經濟樹種。
圖:相思木
硬木與軟木的保養原則
不同的木材需要選擇適當的保養方法,硬木和軟木在保養時大致可以把握這些原則,例如極端的濕度與溫度變化可能會造成木材開裂或變形,應避免使用含水分高的清潔劑,建議使用專為保護木材設計的護木油或蠟保養,後續使用濕布清潔時較不容易留下水漬。而軟木則因容易吸水,可以用乾式清潔,以毛刷搭配吸塵器除塵,若需要使用清潔劑,應避免使用有腐蝕性和磨損性的清潔劑,同時也因為質地較軟要盡量避免受熱源和尖銳物體的傷害。
在實際生活中,若能多留意木工藝品的木材種類,瞭解各木材的特質與應用,能夠更妥善地使用木材,並保護這些木工藝品及環境。
#木藝材料
#木藝材料保養
#木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