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保養與預防

避免木工藝品老化的秘訣:不可不知的保存原則與檢查要點

發佈者|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木藝
文字

在我們的生活中,木工藝品隨處可見,可能是家具、裝潢、裝飾品、餐具、文具等等,不僅陪伴著我們的日常,也承載了我們的情感、記憶和文化價值。這些木工藝品,若沒有適當的維護,它們的美觀和功能都可能隨時間受到影響。


 

物品放久本來就會老舊,為什麼要正確保存?


 

許多人可能不了解,為什麼要保養這些日常的木製家具或器物,多數的我們可能認為物品用久、放久了本來就會變老舊。其實,木工藝品在適當的保存與維護下,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耐用與堅固。想想看,我們生活中的木製品是不是曾經或正在發生了下面這些問題呢?


太陽直射、過於乾燥或濕熱,木材會老舊的很快
木材若長時間處在不良環境中,容易產生變形,如過度乾燥,木材容易變形和縮放不一,導致外觀和結構穩定性受損;如過於濕熱,木材則容易膨脹,導致整體結構變得鬆散;此外,紫外線也會破壞木材的木質素*,造成褪色以及木紋細節逐漸不明顯,進而影響功能與美觀。

太陽直射、過於乾燥或濕熱,木材會老舊的很快

太潮濕,引發發霉: 
高濕環境下,木藝工藝品容易發霉生菌,不僅影響外觀,還可能為我們帶來健康問題。若出現大面積發霉和腐爛時,應立即尋求專業協助,避免不當處理導致的進一步損害。

太潮濕,引發發霉

利於生物生長的環境,容易招來蟲害:有些放置木藝工藝品的環境較為潮濕、溫暖,利於生物生長,若沒有定期檢視是否有蟲留下的痕跡,並進行處理,將遭致更嚴重的蟲害如白蟻和木蛀蟲,這些害蟲會侵蝕木質,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利於生物生長的環境,容易招來蟲害

因為上述的關係,木藝工藝品的結構會變得脆弱,讓發生斷裂的機率增加,愈發難以修復。


 

木工藝品保存的檢查要點


 

家裏如果存放木工藝品或木製家具的空間,要定期檢視環境濕度是否適中,適和保存的環境濕度約為55%-65%。有無灰塵堆積、滋生黴菌,以及是否有蟲侵入的痕跡。

灰塵堆積:定期用吸塵器或是乾布擦拭,灰塵就不易留下

黴菌滋生:黴菌有時不容易發現,要將工藝品拿起仔細檢查,可以使用手電筒輔助檢查,如果看見一點一點毛毛的附著物,可以是用木器的清潔劑,如木地板清潔劑來擦拭乾淨

蟲蟲入侵:檢查木工藝品附近是否有不明的粉屑出現,或是工藝品上是否出現蟲洞,搖晃看看是否有小蟲掉出,如果已經看見了許多蟲道,必須要盡快請專家處理。

白蟻蟲道

曾經有一個案例是長期沒有使用的書房,由於位在邊間,下雨比其他房間更容易潮濕,屋主沒有檢查維護和通風除濕的習慣,導致白蟻悄悄入侵書房,卻都沒有發現,等到要搬家時,木地板早已經被白蟻啃出一條條通道,木書櫃也慘遭築巢和侵蝕的命運。

還有其他木藝工藝品可能發生的損傷,需要我們在平時就有預防與維護的習慣。一般狀況下,木材是可以保存很久很久的材質。因此,無論是因為喜歡購入,或是收到的一份貴重禮物,甚至是自己製作,這些工藝品對收藏者具有一定的價值,只要好好的存放和保養,它們就可以陪伴我們很久很久。木藝品該怎麼保養才正確呢?


#木藝品常見損傷

#木藝品保存原則

#木藝
 


 

*木質素:木材中一種含碳、氫、氧的高分子化合物。由於木質素化學性質活潑,容易與外界物質發生氧化反應,在光照、高溫的條件下,木質素氧化速度會加快,顏色會變黃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