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修護師溝通合作

如何評估與修復老舊木藝品?

發佈者|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木藝
文字

木工藝品往往反映著當時製作的環境、資源和歷史脈絡,這些工藝品隨著時間的推移,難免會面臨老化、損傷的情況。工藝品老化的原因多元,包括自然環境因素、日常使用的磨損,以及材料自身的老化現象等,都可能引起木材變色、掉漆、灰塵堆積,甚至結構性損壞,不僅影響美觀,更可能影響結構穩定性。

但有時候,木工藝品的老化情況並不嚴重,過去使用時也都有良好的維護習慣,只是外觀上的不合時宜,例如長輩留下來的木製家具和現在家裡的裝潢風格差異太大,與當代美感不同。如果老化的情況不嚴重,可以依實際情況考慮藉由各平台與他人進行交易、交換,或請木藝修護師翻新,讓老物件可以有新的生命。


 

修護師如何評估與檢測老舊的木藝工藝品


 

修復的第一步是明確修護目標,這會影響修復的具體方法和策略,通常修復目標可分為觀賞保存和繼續使用兩大類。第二步,木藝修護師在進行修護之前,通常會對木工藝品進行全面評估,以確定其老舊程度和需要修護的部分,評估包括檢查物理狀態,如是否有斷裂、裂縫、缺失、蟲蛀或腐朽等;木材是否彎曲變形;以及檢查表面是否有厚重的灰塵髒污、掉漆或變色等狀況。

視覺檢查;科技檢測

評估方法包括一般肉眼的視覺檢查和專業的科技檢測。視覺檢查通常是透過肉眼、放大鏡或初階的顯微鏡查看表面的老舊情況;而科技檢測通常是大型或專門的修護機構才有配置檢測儀器或設備,如紅外線或X光掃描,這些設備可以幫助深入了解木工藝品的內部結構完整性。紅外線於修復的應用,通常能看出是否有底稿或是畫作被覆蓋的痕跡,而X光由於對不同材質的穿透性不同,則可以辨識物件的結構組成,如文物為拼接或是一體成形,作為判斷輔助來協助修復工作。


確認修護的目的


如果決定要翻新或進行修護,要先思考清楚工藝品修護後的用途,是要觀賞保存,還是需要繼續使用,這會大大影響修護師的修護計畫的擬定。


觀賞保存用


如果目的是作為觀賞保存的收藏品,重點在於恢復其美觀和歷史價值。在這種情況下,修復工作應著重於表面處理和外觀的完整性。修復師需要小心翼翼地填補和修復表面損壞,並盡量保持原有的藝術特徵和歷史痕跡。例如針對蟲蛀的木椅,應重點清除表面的蟲蛀痕跡並進行填補,使其外觀看起來完好無損,但內部結構可能不適合承受使用壓力。


 

繼續使用


 

如果目的是繼續使用這件木工藝品,修復的首要任務是確保其結構安全和耐用性。這表示在修復過程中,除了表面處理,還需要考慮添加支撐材料或進行結構性的修復,以增強其內部穩固性。以一張老舊的木椅為例,若內部已經空洞且無法支撐,則需要在修復過程中添加支撐結構,例如金屬加固件或強化木材,以確保其能夠安全地承受日常使用的壓力。

若是木工藝品真的已不敷使用,則可以考慮舊物再利用,或透過環保局、清潔隊、廢棄物回收、搬家公司等管道協助清運。


#老舊木藝品

#工藝品修護

#木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