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藝品受損了嗎?常見的損傷情況有哪些
木工藝品以其自然之美及獨特的手工藝術,得到了許多人的青睞。這些工藝品,無論是實用的傳統家具、精緻的食器,還是裝飾性的擺件,均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價值與生活記憶。然而,這些珍貴的物件在日常使用過程中難免產生各類損害,這便需要我們掌握一定的保養與維護方法,以延續其生命力和美感。
木工藝品面臨的損害情形有很多種,從表面的輕微刮痕到結構性的重大損壞都有可能產生。瞭解這些損害的成因及相應的措施,對於保護這些珍貴的工藝品具有重要意義。
木藝常見的損害類型
木藝工藝品的物理損害
物理損害是最直接的形式,通常源自不慎碰撞或摩擦,導致木材出現刮痕、裂痕或結構性破壞,例如因為坐椅子時,喜歡坐兩腳椅或是加以前後搖晃,可能會因施力不當使得椅腳的橫向支撐木條斷掉、釘子突出或結構歪斜。或是大家可能曾經面臨下面的情況,常常使用的抽屜,把手處的面板突然掉下來,這可能是因為長期抽拉,造成面板鬆脫、黏著劑不牢固造成。如整體結構性已不穩定,可能對工藝品或是個人安危存在風險,應立即聯繫專業修護師以避免損害加劇。
木藝工藝品的環境損害
環境損害則源於不合適的氣候條件,如過度的濕度或乾燥,這些因素可能引起木材變形或裂開,長時間的潮溼環境還可能使木材發霉。例如家中的書櫃如果長期放置於濕度較高牆邊,靠牆面的木製合板就可能因為水氣產生膨脹、分層,甚至腐爛。此時,該家具應暫停使用,如遇到大範圍發霉或結構性破壞,應立即聯繫專業修護師以避免損害加劇。
木藝品的生物損害
潮濕的環境也會招致生物損害如發霉或蟲蛀,尤其是由白蟻和木蝨引起的,往往在難以被察覺的情況下悄然進行,當發現時,木藝品可能已遭受嚴重的內部結構損壞。這些常見的損害不僅影響木藝品的功能性,更損害其藝術和收藏價值。
其他常見的損傷類型還有灰塵堆積、出現裂痕、開裂、斷裂、缺失、鬆脫、生物排遺、刮擦痕、磨損、蟲蛀、木腐菌*、白霧化*等,可以透過更詳細的木藝損傷瞭解成因和如何處理。如遇到大範圍蟲蛀、發霉或結構性破壞,應立即聯繫專業修護師以避免損害加劇。
可能修護的情況
當木工藝品損傷,需要依整體狀況來判斷是否可以進行修復,來達到原本的樣貌。如為已經嚴重浸水,導致發霉腐爛的現代木製傢俱,或是受潮或承重過重導致支撐力及結構的損壞,當狀況已經不敷使用,建議直接替換。較輕微的狀況,如表面髒污(如筆跡、油漆)、灰塵堆積 、斷裂、蛀洞、木材缺失、構件脫落,都是可以修復的狀況。現代的工藝設計蓬勃發展,有許多木藝工藝品陪伴在大家的生活中,,例如家具、食器、文書或娛樂用品,通常是使用中的物品,一旦出現損傷要暫停使用,有些時候以為只是表面的問題,忽略了結構的變化,需特別小心。
#木藝品常見損傷
#木藝
*1.木腐菌:可分為白腐菌、褐腐菌與軟腐菌,能侵入並分解木材組織,進而造成木質結構危害真菌。
*2.白霧化:指表層原本清晰透明的保護漆,變成白色或不透明,是由於保護漆的材料隨著時間老化形成的微觀缺陷,導致光線因此發生散射而無法穿透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