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修鞋產業——鐘安宜|高級訂製皮鞋的修護
陸陸鞋包維修工作室位於屏東竹田,門口的藍牆充滿活力,彷彿在向人招手。工作室由修護師鐘安宜和李柔兩人共同成立,鞋包維修的技藝遠近馳名,甚至有遠從國外寄來臺灣的委託案件;她們專注於修護,為損傷的鞋或包進行精緻且合適的修護。
從景觀設計到修鞋──尋找療癒的過程
鐘安宜原本是一名景觀設計師,繁忙的工作讓她開始尋找解壓方式。那時對製鞋感興趣的她,因皮革的質感和製作過程帶給她意想不到的療癒感;她決定轉行,並輾轉踏入了修鞋的行業。儘管這是夕陽產業不被看好,甚至有人質疑:「賺得到錢嗎?」在這樣的轉折點,她選擇回到家鄉屏東竹田,在老家的車庫裡,與李柔一起經營陸陸鞋包修護工作室。
英國訂製鞋的修護步驟
鐘安宜修護過一雙英國頂級的訂製皮鞋,皮鞋陪伴主人經歷了許多年歲的風霜,鞋口皮面已經破裂,雙線斷裂,甚至鞋底也磨損得非常嚴重。對鍾安宜而言,這並不是一般的修鞋任務,它所需要的,更是對這雙鞋的理解與尊重。與委託人溝通後,鐘安宜發現這雙鞋不僅是日常生活的皮革器物,還承載了委託人對生活的態度,他是一位收藏許多古董皮鞋的收藏家,瞭解各種皮鞋在英國出席不同場合所代表的意涵。而委託人也期望修護後還能繼續穿著這雙皮鞋出席合適的場合;因此鐘安宜非常慎重的考量修護的每個細節。
- 初步檢查與溝通:首先仔細檢查這雙皮,確認損壞的程度,包括鞋口皮面爆裂、補強帶斷裂、鞋底磨損,以及鞋頭的刮痕;制定可能的修護方案後,和委託人進行溝通。
- 清創整理:修護的第一步是進行清創整理,細緻地清除鞋面和鞋底的污垢與舊材料。
- 鞋口皮面修補:進行取版和取料,選用相似的高品質皮革進行皮面補強。將皮革削薄至合適的厚度,確保能與原鞋無縫契合,使用八方車進行縫合。縫線針孔必須精準,既不能破壞鞋面,也要保持原有的風格和結構。
- 鞋底修護:鞋底已經磨損得幾乎無法使用,她選用了高級的橡膠前掌進行替換。先取版並裁剪橡膠片,打磨鞋底使其表面粗糙化,便於橡膠材料黏合。接著進行刻勾和做記號,將橡膠片黏合到鞋底上,並仔細修剪多餘部分,最後進行上蠟與拋光,讓鞋底邊緣恢復光滑質感。
- 鞋頭修護與補色:最後處理鞋頭的刮痕,使用法國保養品和鞋蠟進行補色,讓鞋頭恢復原有的光澤與美感。
修護中的情感連結
鐘安宜提到:「這雙鞋很經典,設計簡潔,但因為皮革已經破損得很嚴重,修護時無法完全復原成原樣,所以我想盡可能符合原有的風貌,依據皮革裂掉的範圍微調,讓造型不突兀。」不只是技術上的考驗,更要從中融入設計美感。憑藉過去的設計工作時累積的經驗與美感,她讓修護後的皮鞋滿足了委託人對品味的要求。
她發現,對一般使用者來說,鞋子的功能恢復是首要考量,美觀其次;但對收藏家而言,皮鞋的美感和品牌價值更加重要,而有些人則不希望皮鞋看起來曾被修過。鐘安宜細心考量這些需求,與委託人充分溝通,確保修護後的器物能保留原有風格和價值。
委託人在收到修護成果後,滿意至極,甚至並將更多皮鞋交由她修護,這對她而言,無疑是在修護中與客戶建立深厚連結的最好證明。
慢工出細活──修護的藝術哲學
「慢慢來最快。」鐘安宜這麼形容她的修護哲學。修護過程不能急於求成,需要細心思考客戶的需求,修護時則要心平氣和,「如果心情不好,反而會修壞器物!」她和李柔一起笑著說。她們共同創立的陸陸鞋包修護工作室,翻轉了人們對於修鞋行業髒亂、粗糙的印象,為鞋包的修護賦予了新的意義和高度。透過修護延續每件皮革器物的生命,也留下了器物的美麗與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