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籐工藝的器用之美:背後的傳承與永續智慧
竹籐工藝是一種利用竹子和藤條等天然材料,經由手工技術製作和裝飾成竹籐製品的傳統技藝。竹工藝起源於先民的在地取材,臺灣自古以來就善用竹材製作各種生活用品,過去曾有「竹藤王國」美稱,日治時期臺灣的竹製家具開始出口,亦在關廟與竹山各設立竹編研習所,竹工藝逐漸邁向產業化,同時日本也從臺灣招聘工匠至京都製作竹器。從小巧的扇子、茶具,到大型家具如椅子、桌子,甚至嬰兒車和房屋皆可用竹材製成,這些產品展現了「器用之美」,如「竹夫人」是酷熱的臺灣所發展出的特殊的竹製品,將花籃製成長筒狀的抱枕,橫臥時若將手腳放在「竹夫人」上,就能發散身體的熱能,讓人在炎熱夜晚舒服入眠。臺語稱作「母囝椅」(臺語:bú-kiánn-í )的幼兒座椅設計了讓幼兒可以抓住的前側部分,放進切成圓環的竹材,讓其旋轉滾動,成為小孩玩耍的巧心設計;不僅實用且富美感。日本陶藝家河井寬次郎曾深受台灣竹工藝影響,讚賞其能完美展現竹材的美麗與質感,這也顯示了臺灣工匠在竹工藝中的重要地位。
隨著塑膠製品的普及,竹籐工藝逐漸式微,許多業者轉向其他材料加工。目前,竹籐產業在東南亞低價產品的競爭下,面臨生存挑戰,僅剩少數小工廠和工藝家依靠內銷艱難維持。儘管如此,當今的竹籐工藝作品,仍展現出多樣的面貌,嘗試以不同形式為我們的生活注入品味。例如,凌晨工作室運用桂竹的彈性和抗彎曲性,創作出如音符般輕盈的飾品「綻放的音符」,展現竹材獨特的質感與造型;悅山工坊以精巧的編織技法打造出鳥籠般的圓柱形蠟燭罩「香幽竹蔭」,營造夢幻的光影效果,並散發香氛,成為一件充滿質樸美感的生活工藝品。
圖:香幽竹蔭 圖:綻放的音符
竹籐工藝的價值
竹籐家具的透氣性適合臺灣潮濕的氣候,竹籐椅、竹藤櫃等工藝家居品在坊間的能見度也越來越高,也是現在許多人特別喜愛的自然質感。儘管隨著塑膠、金屬等現代材料的普及,竹籐製品依然象徵著一種質樸且智慧的生活方式。而竹籐工藝品的修護,不僅延長了竹籐製品的使用壽命與美觀,更重要的是保護和傳承器物之美的文化,竹籐工藝的「環保性」和「可持續發展」的價值,提醒著我們,即使在現代化快速推進的今天,我們仍需保留並珍視那些在過去陪伴我們成長的傳統技藝,竹籐工藝成為連結過去與未來的橋樑,既提醒我們珍惜傳統,也啟發我們思考綠色生活的智慧。竹籐工藝的價值不僅展示了永續的生活方式,還承載了深厚的文化傳承與歷史意義。
#台灣竹籐歷史
#竹籐修護價值
#竹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