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傷與老舊修護
破解紙藝修護難題:十四種必備修護技巧
發佈者|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紙藝
文字
當我們發現心愛的紙工藝品出現損傷時,修護成為必不可少的一步。無論是古籍、書畫還是手工藝品,修護的目的都是延長其壽命,恢復其美觀和功能。紙工藝品的修護方法多種多樣,需要根據損傷的類型和程度,選擇不同的技術和工具。瞭解不同的修護方式,可以讓我們在需要修護時,和紙藝修護師溝通得更順暢。
14種常見修護技巧
- 除塵、除黴: 使用軟毛刷輕掃書籍表面灰塵,搭配HEPA等級 ( 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高效空氣微粒過濾,能有效過濾大於等於0.3 µm的空氣微粒)的吸塵器防止黴菌孢子飛散。針對已發黴的書頁,使用柔軟且具彈性的刷毛工具有效去除表面黴菌。
- 除異物、除膠帶: 使用竹起子和橡膠擦清理書籍表面異物和殘膠。必要時,可用加熱式抹刀或溶劑輕柔移除膠帶和殘膠,避免損壞紙張。
- 揭背*: 修護書籍封底或封面時,小心揭去覆蓋層,並使用抹刀輕掀,避免進一步損傷書頁。
- 媒材加固: 對脆弱或顏料剝落的紙張進行加固,並使用澱粉糊或甲基纖維素*等黏著劑固定易碎部分,防止進一步破損。
- 漬痕處理:書頁上的水漬、咖啡漬和油漬等漬痕可使用水彩筆沾水或溶劑來模糊邊緣,逐步降低漬痕的形狀,使其變得不明顯,但過程中須注意避免產生新的水痕。如有突起附著物,可以用手術刀慢慢剃除。如有較為明顯的漬痕需對紙長進行水洗作業。
- 淡化鐵鏽: 使用還原劑處理書籍上的鐵鏽斑,將鐵離子還原成可溶於水的形式,徹底清洗、淡化鐵鏽斑痕。
- 淡化褐斑: 利用漂白劑或其他藥劑處理紙張上的褐斑,過程中需小心操作,避免藥劑損害書頁,同時淡化褐斑恢復整潔。
- 移除或淡化膠漬: 對滲入紙張纖維的膠漬,需根據膠漬的特性選擇適合的溶劑進行點測和處理,盡可能淡化或移除膠漬。
- 加濕攤平: 對捲曲或有摺痕的書頁,可使用超音波加濕器或吸水紙加濕後重壓攤平,使紙張恢復平整,減少纖維斷裂風險。
- 補缺失: 使用手工紙或纖維素粉填補書頁破損部分,確保填補材料與原書頁材質匹配,增強物理強度並保持美觀。
- 小托:對結構不穩的書籍,在背面襯上一張新的紙材來增強結構強度,稱為小托。通常會選用較薄的紙材作為小托,用糨糊或是選定的黏著劑刷塗小托紙,再將小托紙與需要小托的作品黏貼妥當。過程中需搭配刷具輕拍紙面,要完成此步驟需要足夠經驗和熟練的技巧。。
- 漂白: 使用水、日光或漂白劑對書頁進行漂白,謹慎操作注意時間確保顏色均勻,避免過度漂白造成損害。
- 全色: 以使用色鉛筆、粉彩或水彩等顏料,模擬原始的顏色和肌理,對顏色褪去或有顏料缺失的書頁進行補色,弱化損傷、缺失所造成的視覺不協調感,稱為全色。但重要史料的文字內容,為保持文字完整性,通常不進行全色處理。
- 重新裝幀: 書頁脫落、散頁時,根據書籍裝幀款式進行重新裝幀,確保書籍完整性和可翻閱性。
選擇修護方法時,得像廚師精心挑選食材一樣細心謹慎,挑選最好的調料來烹飪美味佳餚,修護師得根據紙工藝品的具體狀況和需求,綜合考慮成本、耐久性、材料的可用性和技術需求,來選擇修護工具與方法,這樣不僅能延長工藝品的壽命,還能讓它們煥發新的光彩,長久保存我們珍貴的工藝品。
#工藝品修護
#紙藝品修護方法
#紙藝
*1.揭背:修護處理中,在不影響表面如畫心或畫作表面的狀況下,將原有背紙揭下的修護行為,常見於紙質修復。
*2.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縮寫CMC)又稱纖維素膠(cellulose gum),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劑,其鈉鹽常用作黏稠劑、糊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