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損傷與老舊修護

讓回憶永存:修護紙藝工藝品的意義

發佈者|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紙藝
文字

當您正在翻閱家中收藏的相冊時,看到那張泛黃的老照片邊角已經捲曲,甚至有些地方開始剝落;或者當您收拾書架時,發現那本曾經愛不釋手的精裝繪本,封面已經褪色,書脊出現裂痕。這些珍貴的紙工藝品,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珍藏,更是承載著無數回憶和文化歷史的載體,因此,修護紙工藝品,不僅是為了保護它們的物理形態,更是對情感和文化的一種尊重和延續。

修護需求可能有哪些?
 

紙工藝品的形式範圍廣泛,常見的損傷包括髒污、摺痕、紙材破損、黃化、膠漬等問題,或是書籍、卡片、畫作等紙工藝品上的文字和彩繪出現缺損,皆可能需要修護。修護的目的是為補救損壞的部分,讓這些問題變得不顯眼,維持作品的整體美感和結構完整。例如,攤平摺痕、黏合裂縫、補強結構、弱化污漬和斑點等都是常見的修護方法。為了避免損傷問題擴大,當紙工藝品出現損傷時,應盡快進行處理。

修護方法和技術不僅僅是對物件損傷的修補,更是對歷史事件的見證及工藝技法的傳承。從文化的角度看,修護過程中使用的傳統技藝,如古法制紙和天然膠水,能確保作品保持原有的質感和歷史價值;手工補紙技術和書脊的裝幀方式,也是修護技法上工藝表現的一部分,這不僅保留了技術本身,還讓後人有機會學習和研究這些古書的歷史和工藝價值。

對於個人而言,修護過程中喚起的情感連結,無論是修護師對於工藝品,還是個人對於自己的收藏品,都能使人們回憶起特定的人物或記憶,甚至一段歷史。修護需要耐心和技術,對於從事這一工作的個人而言,這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

一件世代流下的老舊辭典,由於長時間的保存不當,出現了破損和脫底,甚至書背上還殘留著膠帶的痕跡。但在經過書籍紙藝修護師巧手修護後,書背去除了殘膠、封底被補強脆弱的部分,並且還將脫落的頁面重新黏回原位,讓這本老辭典起死回生、容光煥發,更重要的是,讓家族傳承的珍貴記憶得以延續下去,成為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珍品。透過修護,我們不僅是在保護工藝,更是在守護情感的紐帶。

 

 

#工藝品修護

#紙藝品修護價值

#紙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