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修護觀念養成

你家的餐具可能比你想的更有價值! 金工工藝的修護秘辛

發佈者|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金工
文字

金工工藝品在現代生活中隨處可見,從首飾、眼鏡框、餐具及各式金屬零件等,無論是較為細緻的手工敲打而成的金工藝品,或是利用工業生產的板金、銅管等材料,鎔鑄或焊接出的大型工藝裝置,金工工藝品早已各式的樣貌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然而,我們真的認識這些看似熟悉卻又陌生的金工工藝嗎?

金工工藝是以金屬為主要材料並透過手工技藝和工具製作與裝飾的工藝技術,最先出現鐵器使用的是古埃及與蘇美,在公元前4000年已出現極少量的使用,而後有青銅器時代,可以說是最早期的金屬工藝,並隨著時間逐漸發展完善。原本作為滿足生活需求的金工工藝品,也逐漸成為轉為裝飾、保值用途甚至是用來象徵財富與地位。如今,因應社會環境及資源的變化,金工工藝品在日常生活中變得更加普及且實用。

常見的金工工藝品

金工工藝品種類繁多且應用廣泛,首飾是最為常見的,包括戒指、項鍊、耳環、手鐲等,這些配飾因其精緻和高貴的設計而備受人們喜愛;其次是食用器皿,如茶壺、杯盤和湯匙,以及廚房用具如鍋鏟和平底鍋等,這些日常用品不僅方便好用,還具備高工藝價值。

公共場所的大型金屬雕塑其實也是金工工藝的一部分,像是衛武營和駁二的戶外雕塑《朝向十方之所》,還有朱銘老師的《人間系列》作品等。除了這些大型雕塑外,小型的金工擺件也常見於居家空間中,為室內增添優雅氣息,比如,「餐金系列」的星夜盤(翠羽銀華工作室,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灣工藝型錄」展示作品),透過琺瑯技法*在銅片上點繪出繁星與夜空的景象,讓每一片盤子都像夜幕下的畫布,充滿浪漫和趣味;「綠意上枝頭茶仄茶針組」(自然原創設計有限公司,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灣工藝型錄」展示作品)則運用了精細的金工技術,展現茶葉的細膩脈絡和光澤質感,設計靈感來自茶葉剛萌芽的模樣,象徵希望與生命旅程的開始,優雅又充滿詩意。還有像金屬鑲嵌的家具、門把等家居飾品,也能讓居家生活更有品味和質感,這些小巧思都能提升生活情調。


圖:餐金系列 圖:綠意上枝頭茶仄茶針組

金工修護的價值

日常的金工工藝品難免會有所損壞,從而需要修理與保護。而工藝品的修護不僅關乎金屬的材質,更重要的是他們背後所承載的歷史與意義,比如女孩出嫁或嬰兒出生的祝福用金飾、出席重要場合佩戴的飾品、家中祭祀祖先流傳下來的燭台或老一輩留下的金工器皿等。因此,修護這些充滿情感與回憶的金工工藝品對於社會和個人都有著極大的價值和意義。

 

#金工品種類

#金工修護價值

#金工

 


 

*琺瑯技法:又稱為搪瓷,是將陶瓷或玻璃粉為基礎的釉料,燒至於金屬、玻璃或陶瓷等表面的工藝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