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保養與預防

預防裂縫與刮傷:石藝工藝品的長壽之道

發佈者|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石藝
文字

如何預防石工藝品損傷?

隨著時間的推移,石工藝品可能會遇到各種外來因素的影響,造成外觀、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這些損傷狀況五花八門,常見的有括裂縫和斷裂、表面刮傷、污漬和變色、蠟層或保護材料脫落、風化和侵蝕、微生物侵害以及結構性問題等。

可能產生的損傷和情境
 

1.裂縫與斷裂:由於天災人禍的撞擊或跌落而出現裂縫或斷裂,或因為忽冷忽熱的溫度變化,使工藝品產生熱脹冷縮,導致出現裂縫、斷裂。
2.表面刮傷:戶外的石雕,可能會因為過度的摩擦或碰撞而出現刮傷,如遊客的頻繁觸碰或碰撞所產生的損傷。另外,使用硬質刷具清潔石材表面也可能會導致刮傷。
3.污漬與變色:石材因為是孔隙性材料,液體如紅酒、咖啡或油脂容易滲透到內部,亦曾有案例為遭旅客以麥克筆塗鴉的戶外石雕,皆為難以清除的污漬。此外,刺激性的化學物質,如酸性或鹼性的清潔劑,也可能會使石材表面變色或受到侵蝕。
4.蠟層或保護材料脫落:處於曝曬、相對濕度不穩定的環境,或接觸化學物質,都可能會導致石材表面的保護材料或蠟層脫落,失去對工藝品的保護作用。
5.風化與侵蝕:戶外的石工藝品會受到刮風下雨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導致風化或被侵蝕。例如,野柳的女王頭因飽受風化、日曬、雨淋等侵蝕而面臨風化或斷裂的潛在危險。
6.微生物侵害:在潮濕的環境中,石工藝品的表面可能會滋生黴菌、地衣或苔蘚,這些微生物會破壞石材的表面,導致結構或外表的侵蝕造成文化價值或工藝美術受損。
7.結構性問題:安裝石工藝品時,如操作不當或支撐結構不足,可能會導致工藝品出現結構性問題,造成位移或傾斜的潛在危險。

正確使用的原則

1.選擇適當的環境:保持環境乾燥、通風和陰涼,遠離嚴重空氣微粒、溶劑等具有汙染性、刺激性的化學物質,並且適當保護工藝品,避免受到強烈撞擊或刮擦。
2.定期檢視維護:經由定期檢查石工藝品的狀況,及時發現並處理任何潛在問題。定期進行清潔維護和防護處理,如果發現損壞裂縫,應盡快進行評估維護。
3.存放和展示:如玉鐲、手環等飾品配戴後,應立即放回保護盒中妥善收存,避免碰撞掉落。石工藝品展示時,建議使用專門的展示架或保護裝置,若有容易斷裂的地方也應加強固定。存放石工藝品時,要先確保環境中沒有造成腐蝕性或損壞的物質,以免造成材料劣化。


石工藝品的種類林林總總,家中常見的有寶貴的玉鐲及石雕藝品,基本上只要注意平時的清潔、避免灰塵堆積在孔隙中,就不會有大礙。其中,人體的油脂會讓玉鐲越來越亮,因此建議經常配戴,但也要記得使用完畢後,收存到安全的地方,才能長久地使用。然而,置放於戶外有記載著珍貴的歷史與文化痕跡的重要石碑、壁畫或石雕,常因自然環境的影響,而產生變化或逐漸消失。因此,選擇適當的保存環境、定期檢查和保養,以及正確存放和展示石工藝品,進行預防性的維護,能有效延長其壽命,保留美觀和功能,是確保這些石工藝品長期保持良好狀態的重要關鍵,同時亦保存了歷史、記憶和故事。

 

#使用與保存方法

#石藝品常見損傷

#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