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修護觀念養成

紙張的前世今生:了解紙張的誕生與種類用途

發佈者|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紙藝
文字

紙張的製造過程十分繁複,並且分類方法也很多樣,能根據需求製作出各種用途的紙張。製造過程通常包括原材料準備、製漿、漂白、製漿料準備、造紙和整理加工等步驟。紙張根據原材料、製造方法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為多種類型,應用於各種生活工藝品中。

紙張的製造過程
 

  1. 原材料準備:首先要選擇合適的纖維原料,包括木質纖維和非木質纖維,像是韌皮纖維、葉片纖維和竹纖維等。這些材料需要去皮並切碎成小片,這樣才能進行後續的化學處理。
  2. 製漿:製漿有三種方法,分別是機械製漿、化學製漿及半化學製漿。機械製漿是用機械方法將纖維磨碎,適合製作新聞紙等低質量紙張。化學製漿是使用化學藥品處理纖維,適合製作高質量紙張。半化學製漿則是結合了機械和化學方法,適用於特定需求的紙張製作。
  3. 漂白:這一步是使用漂白劑改變木質素之發色基團或是去除木漿中的殘留木質素,使紙張顏色變得更潔白。
  4. 製漿料準備:先洗漿,把製漿過程中的雜質和殘留的化學物質洗掉。接著打漿,使纖維變得更為細緻柔軟。根據紙張的用途,還會加入各種添加劑,比如填料、黏著劑和染料等來進行調整。
  5. 造紙:將紙漿均勻鋪展在細網上,讓水分流走,只留下纖維層,然後使用壓榨機將濕紙漿中的水分擠出,再通過乾燥滾筒或使用熱風乾燥,使紙張完全乾燥。
  6. 整理和加工:最後一步是整理和加工。使用壓光機進一步壓實紙張,增加光滑度和光澤度,再根據需求,將紙裁切成所需尺寸和形狀,最後包裝成紙捲或紙張,準備出廠。

紙張的分類與應用
 

紙張分類可以按不同性質來做分類,按照「功能用途」可以分為印刷紙、書寫紙、卡紙、牛皮紙、瓦楞紙、特殊紙等等;從「製作或是修復」的概念去思考時,則傾向使用紙材本身的性質去做分類,如按照造紙原料、紋理來區分,則可以更細分出不同種類的紙張,例如使用木漿纖維製成的紙張稱為木漿紙、使用韌皮纖維為原料製成的紙張稱為皮紙、使用草類纖維製成的紙張稱為草料紙、以竹漿為原料製成的紙張稱為竹漿紙、混合不同的纖維來改良紙張性質的混料紙;若按「壓印方式」產生不同的紋理表面來區分,則分為簾紋紙、布紋紙、浮水印、毛毯面、網面等各不同類型的紙張。

紙張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多元,可以製作成賀年卡片、摺紙、剪紙、紙花、紙燈籠、紙紮工藝、紙扇、紙模型、燈籠等等不同類型的工藝品。像是賀年卡片常使用色彩鮮豔、質感豐富的紙張;摺紙需要柔韌性好的紙張來創造各種形狀;剪紙作品用色彩鮮豔、質地緊密的紙張確保圖案清晰;紙花和紙燈籠使用輕便的紙張便於塑形和懸掛;紙紮工藝、紙扇和紙模型等則需結構穩定的紙張。

理解紙張的分類和特性,能讓紙藝修護師在進行紙藝修護前判斷修護方法,尋找適合的材料,確保紙藝工藝品得到妥善的修護。

 

 

#紙張製作過程

#紙材

#紙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