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修護纖維工藝品?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纖維工藝品,從舒適的衣物到精美的掛毯,這些工藝品不僅具有實用性,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意涵。
什麼是纖維工藝
纖維工藝是一種使用纖維材料創作的工藝技術,無論是織布、編織、刺繡、染色、針織還是拼布,這些都是纖維工藝的一部分。而纖維工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當時的人們會使用植物纖維編織成簡單的繩索或籃子,作為生活用具。隨著時間推移,世界各地文化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也逐漸發展出不同的織物技術,例如:埃及的亞麻織物、中國的絲綢和中美洲的鮮豔色彩的織布與刺繡技術等。到了18世紀工業革命,紡織機和蒸汽機的出現,實現了大規模生產,進一步推動了纖維工藝品的普及和多樣化。
纖維工藝的修護價值
纖維工藝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從居家物品如地毯、掛毯、抱枕、窗簾,到各式服裝、飾品如棉麻衣服、手織毛衣、草編帽子、織紋領帶、刺繡徽章,以及書衣、筆袋等文具用品。例如入選臺灣綠工藝的「原纖本色-構樹樹皮書衣手帳本」,以台灣構樹的樹皮纖維為主材料,加上礦物泥石、植物做成天然材料調和打造而成;以及「璀璨蜻蜓別針」,工藝師將金屬線與嫘縈*一剛一柔的兩種元素,藉由扭轉、纏繞等多種手法製作成飾品,延續了傳統纏花*清新脫俗的優雅。
對於民眾而言,這些纖維工藝品不僅實用,還承載著滿滿的情感價值,例如:那條從小蓋到大的毛毯,或是母親手織的毛衣等,都是不可替代的回憶寶庫,因此當情況允許時,修護的價值是為了讓這些被我們所珍視著、無可取替的伙伴,能陪伴我們更久,同時能減少對環境的負擔、支持永續的生活發展。
圖:原纖本色-構樹樹皮書衣手帳本
這些纖維工藝品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實用價值,同時承載著豐富文化和情感意涵的,珍惜這些工藝品,除能滿足個人的生活與精神需求,同時也是給予環境和文化的最大的尊重。
#工藝品修護
#纖維品修護價值
#纖維
*嫘縈:一種人造再生纖維素纖維,是經由天然纖維素經化學處理後而得,具有類似絲綢的光澤和柔軟手感,又稱人造絲、黏液纖維。
*纏花:使用絲線、金銀線或是其他纖維材料纏繞骨架,製作出花卉裝飾品的工藝技法,常見於傳統服飾、頭飾或婚嫁用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