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檢測分析

你知道什麼是工藝品的檢測分析嗎?為什麼需要進行檢測分析?

發佈者|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基礎
文字

工藝品的科學
 

檢測分析*是運用儀器針對工藝品的構造、材料和現況進行調查,以利修護師查看工藝品整體及其附屬物的當下的狀況,並依據自身專業和經驗判斷變化和劣化程度和原因的方式。     

 

檢測分析的歷史源遠流長,其技術和方法從早期簡單的視覺檢查演變到現今使用先進的科學儀器檢查,如X光掃描、紅外光譜和電子顯微鏡等。這些科學的檢測工具使我們能夠深入了解物件的材料組成、內部結構等細節,藉此用以大略推測作品的創作年代和創作痕跡,同時也能揭示長期使用或環境因素引起的隱藏性損壞。

用先進的科學儀器檢查了解物件的材料組成、內部結構等細節

原理和使用時機
 

科學檢測方法主要分為五種:非破壞性檢測、非侵入性檢測、非接觸性檢測、破壞性檢測和微破壞性檢測。其中,破壞性檢測會從檢測物取樣,因此這步驟通常需要先經過修護團隊評估、討論,確認是否為這次修護的必要手段,並取得物件所有者同意,再由具經驗的檢測人員進行操作,以避免對檢測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

相對來說,非破壞性檢測通常在進行破壞性分析或修護之前進行,用來制定工藝品的修復計畫、記錄現況,或者了解工藝品的材料和結構。修護人員能根據檢測結果預測工藝品可能面臨的風險,尤其是不同材料在相似環境下可能出現不同的變化或劣化,就以此做為未來推斷材料變化的判斷依據。這些檢測結果不僅可作為修復的參考依據,還可以為文史研究提供重要資料。

 

 

檢測分析對於保存維護具特殊歷史背景工藝品上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尤為了保留其原始特徵和痕跡,事先進行微破壞性或非破壞性的檢測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這些珍貴的資產,並確保在修護過程中不會損害原有的工藝及歷史文化價值。隨著科技進步,檢測和分析方法持續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來保護和修護工藝品。


#工藝品檢測分析
 


 

*檢測分析:指使用精密儀器、系統或方法對構造、材料和現況等進行調查,並鑑定變化和劣化的程度和原因。